《易经》系辞下传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

2024-05-06 07:54

1. 《易经》系辞下传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

《  易经  》  系辞  下  传  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 
  
  题文诗: 
  
  易之兴也,当殷末世,周之盛德.当文王与, 
  
  纣王之事.故辞危惧,危者使平,慢骄使倾. 
  
  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,戒慎恐惧,惧以终始, 
  
  其要无咎,谓易之道.乾者有情,天下至健, 
  
  德行恒易,易以知险;坤者有义,天下至顺, 
  
  德行恒简,简以知阻.简易之至,能悦诸心, 
  
  能研诸虑,以定吉凶,以成亹亹,微妙之事. 
  
  乾坤通情,变化云为,吉事有祥.象事知器, 
  
  占事知来.天地设位,圣人成能.情通万物, 
  
  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.八卦象告,爻彖言情, 
  
  刚柔杂居,吉凶可见.爻象变动,以言利害; 
  
  卦辞情迁,趋吉避凶.如此是故,爱恶相攻, 
  
  而吉凶生;远近相取,而悔吝生;情伪相感, 
  
  而利害生.凡易之情,近不相得,则必有凶, 
  
  其或害之,蒙悔且吝.将叛者也,其言辞渐; 
  
  中心疑者,其辞枝分;吉人辞寡,躁人辞多; 
  
  诬善之人,其辞游移;失其守者,理屈辞穷. 
  
   【原文】(十一) 
  
  《易》之兴也,其当殷之末世、周之盛德邪?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?①是故其辞危,危者使平,易者使倾。②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,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,此之谓《易》之道也。③ 
  
  〔注释〕 
  
 ①文王与纣王之事:指《 周易 》反映的是商纣王把周文王囚禁在羑里这一历史事件。即《彖》释《明夷》所谓“内文明而外柔顺,以蒙大难,文王以之”。
  
 ②辞:指《 周易 》卦爻辞。危:危惧。易:平易。倾:覆。
  
 ③其:代词。指卦爻辞。不废:无所遗。要:要旨。
  
  〔译文〕 
  
 《 周易 》成书,大概当在商代末期,周代德业隆盛之时吧?反映的当是文王与纣王的事情吧?所以《 周易 》含有危惧之辞,(其辞)由危惧变得平易,由平易变得倾覆。《 周易 》卦爻辞中所蕴含的道理十分博大,百物皆具备其中而无所遗弃。(卦爻辞中)这种危惧一致贯串《 周易 》的始终。其大要归于无咎。这就是《 周易 》的道理。
  
   【原文】(十二) 
  
  夫乾,天下之至健也,德行恒易,以知险。夫坤,天下之至顺也,德行恒简,以知阻。①能说诸心,能研诸侯之虑,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。②是故变化云为,吉事有祥。象事知器,占事知来。天地设位,圣人成能。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。③八卦以象告,爻彖以情言,刚柔杂居,而吉凶可见矣。变动以利言,吉凶以情迁,④是故爱恶相攻,而吉凶生。远近相取,而悔吝生。情伪相感,而利害生。⑤凡《易》之情,近而不相得则凶,或害之,悔且吝。⑥将叛者,其辞渐。中心疑者,其辞枝。吉人之辞寡。躁人之辞多。诬善之人,其辞游。失其守者,其辞屈。⑦ 
  
  〔注释〕 
  
 ①至健:乾纯阳故“至健”。德行恒易:指德行永远是平易近人。即《系辞》所谓“乾以易知”及“易知则有亲”。简:简约。知:犹主、为。
  
 ②说:悦。研:研磨。侯之:先儒多认为衍文。案与前句“能说诸心”对举,思之有两解:一、如先儒所言,“侯之”为衍文;二、“能说诸心”脱“侯之”二字。此二者皆可通。然由下文“定天下”与“成天下”对举思之,当以前者之说于义更胜。亹亹:先儒多释为勉勉;勤勉。此释为微妙(详见《系辞》上十二章注)。
  
 ③云为:云,有。即有所作为。详:善福。圣人成能:指圣人效法天地作《易》,赞天地之化育,即成就天地之功能。人谋:指求谋卿士。谋,图谋,求教。鬼谋:指求谋卜筮。百姓与能:指求谋于庶人。
  
 ④象:卦象。爻彖:爻辞卦辞。情:情感,性情。变动:爻之变动。利:指爻之变动教人趋吉避凶。迁:徙。
  
 ⑤爱恶相攻:指刚柔相摩。爱恶就爻之情而言,阳之情为爱,阴之情为恶。攻,摩。远近相取:或取远应而舍近比,或取近比而舍远应。远,指爻应与不应。近,近比。情伪相感:实情和虚伪相互感应。情,实情,阳为实。伪,虚伪,阴为虚。
  
 ⑥近而不相得:两爻相比阴阳相违背。或害之;阴为害,以阴居阳,以阳居阴,阳皆受害。
  
 ⑦叛:背叛,叛逆。$,通惭,先儒多释为惭愧。枝:树枝。此指像树枝,分枝不一。寡:少。躁, 浮躁 。游:游移不定。屈:卑屈不伸。此节先儒理解多异:有说谈坎、离、艮、震、兑、巽六种人之言(虞翻),有说为爻位当位失位及变化等(姚配中),有说人之辞由情而生,故《易》之辞亦由情而生。似第三者于义为胜。笔者曾指出《 周易 》古经中有相面之内容(如《颐卦》),笔者以为《系辞》中的这段文字,恐亦是战国人谈相的内容。
  
  〔译文〕 
  
     乾,天下它最刚健,其德性永远平易,而主艰险;坤,天下它最柔顺,其德性是永远简约,而主阻难。(易简之理)能娱悦人心,研究其忧虑,判定天下的吉凶,促成天下几微之事。所以知变化而有所作为,吉庆的事有福祥之兆,观卦象可以知道器物制作,筮占可以预知未来。天地设立自己的位置,圣人(效此)而成就天地的功能。人的智谋与(卜筮所现)鬼神的智谋,百姓也能参与谋事。八卦以卦象告知,卦爻辞以实情说明。刚柔(爻画)互相杂居,而吉凶可以显现。通过卦象爻贤变动,告诉人利害之事,卦辞爻辞通过事理的变化转移告诉人趋吉避凶,(爻的变动是以利表达,吉凶随爻实情而变迁),所以爱与恶相互攻击,而吉凶生成。(爻的)远(应)与近(比)相互取舍,而悔吝产生,真情与虚伪相互感应,于是利与害产生。凡《 周易 》所论的情感,(两爻)相近比而不相得则必有凶,或者有伤害,悔恨且有吝难。将要背叛的人,他的言辞惭愧躲闪,心中有疑惑的人,他的言辞枝分不一。吉人的言辞很少。 浮躁 人的言辞很多。诬陷好人的言辞浮游不定。丧失操守的人言辞屈服。 

《易经》系辞下传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

2. 《周易正义》系辞传上诗解1乾坤有情大道简易

《  周易正义  》  系辞传  上诗解1乾坤有情大道简易 
  
  题文诗: 
  
  情生天地,阴阳有情,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. 
  
  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.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, 
  
  至常至恒,真情恒常.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 
  
  吉凶生矣.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. 
  
  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.鼓以雷霆,润以风雷. 
  
  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.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. 
  
  乾知大始,刚健至神,至神自生,生生不息; 
  
  坤作成物,阴柔自化,自化不止,情成万物. 
  
  乾坤有情,情通万物.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. 
  
  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.易知有亲,易从有功. 
  
  有亲可久,贤人之德;有功可大,贤人之业. 
  
  至易至简,天下理得,成位其中,各得其宜. 
  
  至圣无为,无为无形,无形有情,真情所至, 
  
  万物自生,生生不息,化化不止.不为自成, 
  
  不养而养.至简至易,至易至常,常易不易, 
  
  变易常易.大道至简,至简易知,易知易从, 
  
  易从真知,真知真挚,真挚童心,童心天真, 
  
  至真情至.真情所至,通无化有,出入无间. 
  
 【原文】(一)
  
  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(2)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(3)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(4)是故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。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雷。(5)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。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(6)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。(7)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。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。有亲则可久;有功则可大。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易  简  而天下之理得矣。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乎其中矣。(8) 
  
    [疏]正义曰:“天尊地卑”至“其中矣”,此第一章,明天尊地卑,及贵贱之位,刚柔动静寒暑往来,广明乾坤简易之德。圣人法之,能见天下之理。
  
  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 。乾坤其易之门户,先明天尊地卑,以定乾坤之体。
  
 [疏]“天尊”至“定矣”。○正义曰:天以刚阳而尊,地以柔阴而卑,则乾坤之体安定矣。乾健与天阳同,坤顺与地阴同,故得乾坤定矣。若天不刚阳,地不柔阴,是乾坤之体不得定也。此《经》明天地之德也。○注“先明”至“之体”。○正义曰:云:“先明天尊地卑,以定乾坤之体”者,易含万象,天地最大。若天尊地卑,各得其所,则乾坤之义得定矣。若天之不尊,降在滞溺;地之不卑,进在刚盛,则乾坤之体,何由定矣?案乾坤是天地之用,非天地之体,今云乾坤之体者,是所用之体,乾以健为体,坤以顺为体,故云“乾坤之体”。
  
  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 天尊地卑之义既列,则涉乎万物,贵贱之位明矣。
  
 [疏]“卑高”至“位矣”。○正义曰:卑,谓地体卑下;高,谓天体高上。卑高既以陈列,则物之贵贱,得其位矣。若卑不处卑,谓地在上,高不处高,谓天在下。上下既乱,则万物贵贱则不得其位矣。此《经》明天地之体,此虽明天地之体,亦涉乎万物之形。此“贵贱”总兼万物,不唯天地而已,先云“卑”者,使文尔。案前《经》云“天尊地卑”,“天地”别陈。此“卑高以陈”,不更别陈。总云“卑高”者,上文详,於此略也。○注“天尊”至“明矣”。○正义曰:“天尊地卑之义既列”,解《经》“卑高以陈”也。云“则涉乎万物贵贱之位明矣”,解《经》“贵贱位矣”。上《经》既云“天尊地卑”,此《经》又云“贵贱”者,则贵非唯天地,是兼万物之贵贱。
  
    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 。刚动而柔止也。动止得其常体,则刚柔之分著矣。
  
 [疏]正义曰:天阳为动,地阴为静,各有常度,则刚柔断定矣。动而有常则成刚,静而有常则成柔,所以刚柔可断定矣。若动而无常,则刚道不成;静而无常,则柔道不立。是刚柔杂乱,动静无常,则刚柔不可断定也。此《经》论天地之性也。此虽天地动静,亦裛兼万物也。万物禀於阳气多而为动也,禀於阴气多而为静也。
  
  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 方有类,物有群,则有同有异,有聚有分也。顺其所同,则吉;乖其所趣,则凶,故吉凶生矣。
  
 [疏]“方以类聚”至“生矣”。○正义曰:方,谓法术性行,以类共聚,固方者则同聚也。物,谓物色群党,共在一处,而与他物相分别。若顺其所同,则吉也;若乖其所趣,则凶也,故曰“吉凶生矣”。此《经》虽因天地之性,亦广包万物之情也。○注“方有类”。○正义曰:云“方有类”者,方,谓法术情性趣舍,故《春秋》云“教子以义方”,《注》云:“方,道也。”是方谓性行法术也。言方虽以类而聚,亦有非类而聚者。若阴之所求者阳,阳之所求者阴,是非类聚也。若以人比禽兽,即是非类,虽男女不同,俱是人例,亦是以类聚也。故云“顺所同则吉,乖所趣则凶”。
  
   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 象况日月星辰,形况山川草木也。悬象运转以成昏明,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,故变化见矣。
  
 [疏]正义曰:“象”谓悬象,日月星辰也。“形”谓山川草木也。悬象运转而成昏明,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,故变化是也。
  
   是故刚柔相摩, 相切摩也,言阴阳之交感也。
  
 [疏]正义曰:以变化形见,即阳极变为阴,阴极变为阳,阳刚而阴柔,故刚柔共相切摩,更递变化也。
  
   八卦相荡。 相推荡也,言运化之推移。
  
 [疏]正义曰:刚则阳爻也。柔则阴爻也。刚柔两体,是阴阳二爻,相杂而成八卦,递相推荡。若十一月一阳生而推去一阴,五月一阴生而推去一阳。虽诸卦递相推移,本从八卦而来,故云“八卦相荡也”。
  
   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。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。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。 天地之道,不为而善始,不劳而善成,故曰易简。
  
 [疏]“鼓之以雷霆”至“简能”。○正义曰:“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,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”者,重明上《经》“变化见矣”及“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”之事。八卦既相推荡,各有功之所用也。又鼓动之以震雷离电,滋润之以巽风坎雨,或离日坎月,运动而行,一节为寒,一节为暑,直云震、巽、离、坎,不云乾、坤、艮、兑者,乾、坤上下备言,艮、兑非鼓动运行之物,故不言之,其实亦一焉。雷电风雨,亦出山泽也。“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”者,道谓自然而生,故乾得自然而为男,坤得自然而成女。必云成者有故,以乾因阴而得成男,坤因阳而得成女,故云成也。“乾知太始”者,以乾是天阳之气,万物皆始在於气,故云知其大始也。“坤作成物”者,坤是地阴之形,坤能造作以成物也。初始无形,未有营作,故但云知也。巳成之物,事可营为,故云作也。“乾以易知”者,易谓易略,无所造为,以此为知,故曰“乾以易知”也。“坤以简能”者,简谓简省凝静,不须繁劳,以此为能,故曰“坤以简能”也。若於物艰难,则不可以知,故以易而得知也。若於事繁劳,则不可能也。必简省而后可能也。○注“天地之道”至“易简”。○正义曰:云:“天地之道,不为而善始”者,释《经》之“乾以易知”。“不劳而善成”者,释《经》“坤以简能”也。案《经》乾易坤简,各自别言,而《注》合云天地者,若以坤对乾,乾为易也,坤为简也。《经》之所云者是也。若据乾坤相合皆无为,自然养物之始也,是自然成物之终也。是乾亦有简,坤亦有易,故《注》合而言之也。用使圣人俱行易简,法无为之化。
  
  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。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。 顺万物之情,故曰有亲。通天下之志,故曰有功。
  
 [疏]正义曰:“易则易知”者,此覆说上“乾以易知”也。乾德既能说易,若求而行之,则易可知也。“简则易从”者,覆说上“坤以简能”也。於事简省,若求而行之,则易可从也。上“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”,论乾坤之体性也。“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”者,此论乾坤既有此性,人则易可仿效也。“易知则有亲”者,性意易知,心无险难,则相和亲,故云“易知则有亲”也。“易从则有功”者,於事易从,不有繁劳,其功易就,故曰“易从则有功”。此二句,论圣人法此乾坤易简,则有所益也。
  
  有亲则可久,有功则可大。 有易简之德,则能成可久可大之功。
  
 [疏]正义曰:“有亲则可久”者,物既和亲,无相残害,故可久也。“有功则可大”者,事业有功,则积渐可大。此二句,论人法乾坤,久而益大。
  
   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 天地易简,万物各载其形。圣人不为,群方各遂其业。德业既成,则入於形器,故以贤人目其德业。
  
 [疏]“可久”至“之业”。○正义曰:“可久则贤人之德”者,使物长久,是贤人之德,能养万物,故云“可久则贤人之德”也。“可大则贤人之业”者,功劳既大,则是贤人事业。行天地之道,总天地之功,唯圣人能。然今云贤人者,圣人则隐迹藏用,事在无境。今云“可久”“可大”,则是离无入有,贤人则事在有境。故“可久”“可大”,以贤人目之也。○注“圣人”至“其业”。○正义曰:云:“圣人不为,群方各遂其业”者,圣人显仁藏用,唯见生养之功,不见其何以生养,犹若日月见其照临之力,不知何以照临,是圣人用无为以及天下,是圣人不为也。云“德业既成,则入於形器”者,初行德业未成之时,不见其所为,是在於虚无。若德业既成,复被於物,在於有境,是入於形器也。贤人之分,则见其所为,见其成功始末,皆有德之与业,是所有形器,故以贤人目其德业。然则本其虚无玄象谓之圣,据其成功事业谓之贤也。
  
 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。 天下之理,莫不由於易简而各得顺其分位也。
  
 [疏]“易简”至“得矣”。○正义曰:此则赞明圣人能行天地易简之化,则天下万事之理,并得其宜矣。○注“易简”。○正义曰:若能行说易简静,任物自生,则物得其性矣。故《列子》云:“不生而物自生,不化而物自化。”若不行易简,法令兹章,则物失其性也。《老子》云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。又庄云:“马翦剔羁绊,所伤多矣。”是天下之理未得也。
  
  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乎其中矣。 成位至立象也。极易简则能通天下之理,通天下之理,故能成象,并乎天地言其中,则并明天地也。
  
 [疏]正义曰:成位况立象,言圣人极易简之善,则能通天下之理,故能成立卦象於天地之中,言并天地也。

3. 《易经》系辞下传诗解1八卦有情简易贞正

《  易经  》  系辞  下  传  诗解1八卦有情简易贞正 
  
  题文诗: 
  
  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;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; 
  
  刚柔相推,变在其中;系辞命之,动在其中. 
  
  吉凶悔吝,生乎动者.刚柔立本,变通趣时, 
  
  吉凶贞胜,情正自胜.天地之道,贞正以观; 
  
  日月之道,贞诚以明,天下之动,贞一真情. 
  
  夫乾确然,示人易矣;夫坤双然,示人简矣. 
  
  爻效象像,爻象动内,吉凶见外,功德事业, 
  
  见乎变化,圣人之情,见乎系辞.天地大德, 
  
  生生不息,圣人大宝,位高权重,何以守位, 
  
  曰用仁政,何以聚人,曰善用财.理财正辞, 
  
  禁民为非,曰行道义.古包牺氏,仰观天象, 
  
  俯观地法,观鸟兽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 
  
  远取诸物,始作八卦,通神明德,类万物情. 
  
  结绳网罟,以佃以渔,盖取诸离.包牺氏没, 
  
   神农氏   作,斲木为耜,揉木为耒,耒耨之利, 
  
  以教天下,盖取诸益.日中为市,致天下民, 
  
  聚天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取诸噬溘. 
  
    【原文】(一) 
  
  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;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;刚柔相推,变在其中矣;系辞焉而命之,动在其中矣。(1)吉凶悔吝者,生乎动者也;刚柔者,立本者也;变通者,趣时者也;(2)吉凶者,贞胜者也;天地之道,贞观者也;日月之道,贞明者也,天下之动,贞夫一者也。(3)夫乾,确然示人易矣;夫坤,双然示人简矣。(4)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,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(5)天地之大德曰生,圣人之大宝曰位,何以守位曰仁,何以聚人曰财。理财正辞、禁民为非曰义。(6) 
  
  〔注释〕 
  
 (1)八卦成列:八卦各列其位。象:卦象。刚柔:指爻画。阳爻为刚,阴爻为柔。相推:相推移。变:爻之变化。此指九六相变。命:一本作“明”,命、明互通。当训明为是。动:爻象变动。
  
 (2)趣,趋。时,卦爻之时。即卦爻所处的具体条件。
  
 (3)贞:正。屈万里先生《读易三种》曰:“贾子《道术篇》:‘言行抱一谓之贞,反贞为伪’,据此贞即真。十三经无真字,盖直妈真也。”笔者以为此说极有新义,足可备一说。笔者提出补证的是:古“贞”、“正”互假,“直”、“正”互通。《文言》:“直,其正也。”《说文》:“直,正见也。”皆其证。《说文》:“正,是也。”《广雅·释言》:“真,是此也”可知“真”、“正”亦同。据此“贞”与“真”相通无疑。观:瞻。一:乾元,即天一,万物始于一而终于一。
  
 (4)确:《说文》作“隺”,先儒有训为刚健貌者,通观文义,“确”与“双”对举,当训为高至。天尊故高。易:平易。双:下坠,从阜。地卑下故曰双。双,一本作“退”或作“妥”。古音每随义转,“卑”。“退”声之转,“退”、“妥”音近,故三者互通。
  
 (5)此:代词。此指乾坤易简。“效法之谓坤”,故“爻也者,效此者也”,“成象之谓乾”,故“象也,像此者也”。即三百八十四爻效此,六十四卦卦象像此。内:卦内。外:卦外。辞:卦爻之辞。
  
 (6)生:生育。位:职位,《 周易 》多指爻位。仁:一本作“人”,“仁”、“人”古者通。《 中庸 》:“仁也者,人也。”理财:管理财物,正辞:匡正言辞。
  
  〔译文〕 
  
 八卦布列(成位),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;又将八卦相重,六爻亦包含在其中了;阴阳刚柔爻画相互推移,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;系上文辞而明示,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。吉凶悔吝,产生于爻动;刚柔,是立卦的根本;变通,取义于(卦爻之)时,吉凶,以正而取胜;天地之道,以正而能观瞻;日月之道,以正而得光明;天下之动,以正而归于一。乾,高大而示人平易;坤,卑下而示人简从。爻,仿效于此;卦象,取像于此,爻象发动于(蓍占)内,吉凶显现于(蓍占)外,建功立业显现于知变。圣人的情感体现于卦爻之辞。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育,圣人最大的宝是权位。如何守住权位,是行仁政;如何聚合众人,是用财富。而管理财物,匡正言辞,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的是义。
  
    【原文】(二) 
  
 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①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②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③作结绳而为网罟,以佃以渔,盖取诸《离》。④包牺氏没,   神农氏   作,斲木为耜,揉木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,盖取诸《益》。⑤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盖取诸《噬溘》⑥ 
  
  注释: 
  
 ①包牺氏:传说中原始社会圣王,风姓。被称为三皇之一。包,又作“庖”。按《世纪》始取牺牲以供庖厨,故号包牺氏,一本作“伏戏氏”。伏,服。戏,化。据说伏戏画八卦以治天下,天下服而化之,故称“伏戏氏”。中国古代其它曲籍又称包戏氏为伏牺、伏羲、炮牺、包羲、庖羲、虙仪、宓牺等。又说即太昊氏。其族居位于黄河流域自东向西、泰山一带高地,以渔猎为主。为中国东方氏族之祖。
  
 ②象:天象。法:形。鸟兽:先儒多释为飞鸟走兽者。由上下文义读之,似指天上四象,即朱雀、白虎、苍龙、玄武。文:文彩。与地之宜:《 后汉书 ·荀爽传》引作“与天地之宜”。“宜”在此有适宜、适合之义。
  
 ③诸:之乎,即于。神明之德:指天地变化神妙之德,也指健顺动止之性。类:比拟。情:情况。
  
 ④作:始。罔:一本作“纲”、“网”。《 周易集解 》虞翻注无“罔”字。取兽之网曰罔。罟:也指网。取鱼之网曰罟。佃:一本作“田”,取兽曰佃。渔:通鱼,取鱼曰渔。盖:大概。离:古读罗,帛书《 周易 》之“离”皆为“罗”,离、罗二字通。《 方言 》;“罗谓之离,离谓之罗。”此指纲罗。《离》卦也有网之象。《离》两离相重,离为目,两目相连,外实中虚,互体又有巽,巽为绳,故有结绳为网罟之象。案《系辞》“象也者,像此者也”,“以制器者尚其象”,当知自此以下指“观象制器”之事。
  
 ⑤没:终。 神农氏 :传说中原始社会人物,古史又称炎帝、烈山氏,相传始教民为耒耜以兴农业,尝百草发明医药。故称 神农氏 。作:起。斲:读zhuó,有砍削之义。耜耒:皆上古农具。耜,读sì,犹如今之犁头。耒,读lěi,犹今之犁柄。耨:读nòu,一本作“鉯”。通观上下文义“耨”当作“耜”。《 汉书 ·食货志》引此文作“吕”(耜)。《重定费氏学》云:“王昭素曰:‘耨,诸本或作耜’。”即其证。益:指《益》卦,《益》下震上巽,巽为木,为入,震为动,互体有艮坤,艮为手,坤为土、故有手持木入土之象。
  
 ⑥日中:中午。致:招致。噬嗑:卦名,有咬合之义,以齿咬物为“噬”,合口为“嗑”。《噬嗑》卦下震上离,离为日,为明,震为动,上光明,而下有动,有日中集市之象。
  
 〔译文〕
  
 古包牺氏称王于天下,仰首以观察天象,俯身以取法地形,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相适宜,近取象于自身,远取象于万物,于是开始创制八卦,藉以通达神明的德性,以类比万物的情状,(包牺氏)结绳索而制作网罗,用来猎兽捕鱼,这大概取象于《离》卦。包牺氏死后, 神农氏 开始,砍削木头做成了耜,弯曲木头制成了耒,用耒耜耕种的便利,以教天下(百姓),这大概取象于《益》卦。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,招致天下民众,聚集天下货物,相互交换而归,为自获得所需要的物品,这大概取象于《噬嗑》卦。
  
 ​

《易经》系辞下传诗解1八卦有情简易贞正

4. 《周易正义》系辞下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

《周易正义》  系辞下诗解  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 
  
  题文诗: 
  
  易之兴也,当殷末世,周之盛德.当文王与, 
  
  纣王之事.故辞危惧,危者使平,慢易使倾. 
  
  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,戒慎恐惧,惧以终始, 
  
  其要无咎,谓易之道.乾者有情,天下至健, 
  
  德行恒易,易以知险;坤者有义,天下至顺, 
  
  德行恒简,简以知阻.简易之至,能悦诸心, 
  
  能研诸虑,以定吉凶,以成亹亹,微妙之事. 
  
  乾坤通情,变化云为,吉事有祥.象事知器, 
  
  占事知来.天地设位,圣人成能.情通万物, 
  
  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.八卦象告,爻彖言情, 
  
  刚柔杂居,吉凶可见.变动通之,以利万物; 
  
  卦辞情迁,趋吉避凶.如此是故,爱恶相攻, 
  
  而吉凶生;远近相取,而悔吝生;情伪相感, 
  
  而利害生.凡易之情,近不相得,则必有凶, 
  
  其或害之,蒙悔且吝.将叛者也,其言辞渐; 
  
  中心疑者,其辞枝分;吉人辞寡,躁人辞多; 
  
  诬善之人,其辞游移;失其守者,理屈辞穷. 
  
 王弼注,孔颖达疏
  
   【原文】(十一) 
  
  《易》之兴也,其当殷之末世、周之盛德邪?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?①是故其辞危,危者使平,易者使倾。②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,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,此之谓《易》之道也。③ 
  
  《易》之兴也,其当殷之末世、周之盛德邪?当文王与纣之事邪? 
  
  王弼注: 文王以盛德蒙难而能亨其道,故称文王之德,以明易之道也。是故其辞危。文王与纣之事,危其辞也。  [疏]正义曰:“《易》之兴也”至“易之道也”。此一节明《易》之兴起在纣之末世,故其辞者,忧其倾危也。以当纣世忧畏灭亡,故作《易》辞,多述忧危之事,亦以垂法於后,使保身危惧,避其患难也。周氏云:“谓当纣时,不敢指斥纣恶,故其辞微危而不正也。”今案康伯之注云:“文王与纣之事,危其辞也”。则似周释为得也。案下覆云:“危者使平”,则似危谓忧危,是非既未可明,所以两存其释也。 危者使平,易者使倾 。 王弼注: 易,慢易也。  [疏]正义曰:“危者使平”者,既有倾厄,以蒙大难,文王有天下,是危者使平也。“易者使倾”者,若其慢易,不循易道者,则使之倾覆,若纣为凶恶,以至诛灭也。   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。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。此之谓易之道也。  王弼注: 夫文不当而吉凶生,则保其存者亡,不忘亡者存,有其治者乱,不忘危者安,惧以终始,归於无咎,安危之所由,爻象之本体也。  [疏]正义曰:“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”者,言易道功用甚大,百种之物,赖之不有休废也。“惧以终始”者,言恒能忧惧於终始,能於始思终,於终思始也。“其要无咎”者,若能始终皆惧,要会归於无咎也。“此之谓易之道”者,言易之为道,若能终始之惧,则无凶咎,此谓易之所用之道,其大体如此也。
  
  (十二) 
  
  夫乾,天下之至健也,德行恒易,以知险。夫坤,天下之至顺也,德行恒简,以知阻。①能说诸心,能研诸侯之虑,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。②是故变化云为,吉事有祥。象事知器,占事知来。天地设位,圣人成能。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。③八卦以象告,爻  彖  以情言,刚柔杂居,而吉凶可见矣。变动以利言,吉凶以情迁,④是故爱恶相攻,而吉凶生。远近相取,而悔吝生。情伪相感,而利害生。⑤凡《易》之情,近而不相得则凶,或害之,悔且吝。⑥将叛者,其辞渐。中心疑者,其辞枝。吉人之辞寡。躁人之辞多。诬善之人,其辞游。失其守者,其辞屈。⑦ 
  
   [疏]正义曰:“夫乾天下”至“其辞屈”,此第九章。自此巳下终篇末,总明易道之美,兼明易道爱恶相攻,情伪相感,吉凶悔吝由此而生,人情不等,制辞各异也。 夫乾,天下之至健也,德行恒易以知险。夫坤,天下之至顺也,德行恒简以知阻。能说诸心,能研诸侯之虑,  王弼注: 诸侯,物主有为者也。能说万物之心,能精为者之务。  [疏]正义曰:“德行恒易以知险”者,谓乾之德行,恒易略,不有艰难,以此之故,能知险之所兴。若不有易略,则为险也,故行易以知险也。“德行恒简以知阻”者,言坤之德行,恒为简静,不有烦乱,以此之故,知阻之所兴也。若不简则为阻难,故行简静,以知阻也。大难曰险,乾以刚健,故知其大难;小难曰阻,坤以柔顺,故知其小难。知大难曰险者,案《坎》卦《彖》云:“天险不可升,地险山川丘陵”。言险不云阻,故知险为大难,险既为大,明阻为小也。“能说诸心”者,万物之心,皆患险阻。今以阻险逆告於人,则万物之心,无不喜说,故曰“能说诸心”也。“能研诸侯之虑”者,研,精也。诸侯既有为於万物,育养万物,使令得所,易既能说诸物之心,则能精妙诸侯之虑。谓诸侯以此易之道,思虑诸物,转益精粹,故云“研诸侯之虑”也。  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。是故变化云为,吉事有祥。象事知器,占事知来。  王弼注: “夫变化云为”者,行其吉事,则获嘉祥之应;观其象事,则知制器之方;玩其占事,则睹方来之验也。  [疏]正义曰:“定天下之吉凶”者,言易道备载诸物得失,依之则吉,逆之则凶,是易能定天下之吉凶也。“成天下之亹亹”者,亹亹,勉也。天下有所营为,皆勉勉不息。若依此易道,则所为得成,故云“成天下之亹亹”也。“是故变化云为”者,易既备含诸事以是之故,物之或以渐变改,或顿从化易,或口之所云,或身之所为也。“吉事有祥”者,若行吉事则有嘉祥之应也。“象事知器”者,观其所象之事,则知作器物之方也。“占事知来”者,言卜占之事,则知未来之验也。言易之为道,有此诸德也。 天地设位,圣人成能。  王弼注: 圣人乘天地之正,万物各成其能。  [疏]正义曰:“天地设位”者,言圣人乘天地之正,设贵贱之位也。“圣人成能”者,圣人因天地所生之性,各成其能,令皆得所也。 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。  王弼注: 人谋,况议於众以定失得也;鬼谋,况寄卜筮以考吉凶也。不役思虑,而失得自明;不劳探讨,而吉凶自著。类万物之情,通幽深之故,故百姓与能,乐推而不厌也。  [疏]正义曰:谓圣人欲举事之时,先与人众谋图以定得失,又卜筮於鬼神以考其吉凶,是与鬼为谋也。圣人既先与人谋鬼神谋,不烦思虑与探讨,自然能类万物之情,能通幽深之理,是其能也,则天下百姓,亲与能人,乐推为王也。自此巳上,论易道之大,圣人法之而行。 八卦以象告,  王弼注: 以象告人 。爻彖以情言 。 王弼注: 辞有险易,而各得其情也。  [疏]正义曰:自此巳下,又明卦爻刚柔变动情伪相感之事也。  刚柔杂居,而吉凶可见矣 。 变动以利言 , 王弼注: 变而通之,以尽利也。  [疏]正义曰:“刚柔杂居,而吉凶可见矣”者,刚柔二爻相杂而居,得理则吉,失理则凶,故吉凶可见也。“变动以利言”者,若不变不动,则於物有损有害;今变而动之,使利益於物,是变动以利而言说也。 吉凶以情迁。  王弼注: 吉凶无定,唯人所动。情顺乘理以之吉,情逆违道以蹈凶,故曰“吉凶以情迁”也。  [疏]正义曰:迁,谓迁移。凡得吉者,由情迁移於善也。所得凶者,由情迁於恶也。 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,  王弼注: 泯然同顺,何吉何凶?爱恶相攻,然后逆顺者殊,故吉凶生。  [疏]正义曰:若泯然无心,事无得失,何吉凶之有,由有所贪爱,有所憎恶,两相攻击,或爱攻於恶,或恶攻於爱,或两相攻击,事有得失,故吉凶生也。  远近相取而悔吝生,  王弼注: 相取,尢相资也。远近之爻,互相资取,而后有悔吝也。  [疏]正义曰:远谓两卦上下相应之类,近谓比爻共聚,迭相资取,取之不以理,故悔吝生也。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。 王弼注: 情以感物则得利,伪以感物则致害也。  [疏]正义曰:情,谓实情;伪,谓虚伪。虚实相感,若以情实相感则利生,若以虚伪相感则害生也。  凡易之情,近而不相得则凶。  王弼注: 近,况比爻也。易之情,刚柔相摩,变动相适者也。近而不相得,必有乖违之患。或有相违而无患者,得其应也;相顺而皆凶者,乖於时也。存事以考之,则义可见矣。  [疏]正义曰:近,谓两爻相近而不相得,以各无外应,则致凶咎;若各有应,虽近不相得,不必皆凶也。  或害之,悔且吝。  王弼注: 夫无对於物而后尽全顺之道,岂可有欲害之者乎?虽能免济,必有悔吝也。或,欲害之辞也。  [疏]正义曰:言若能弘通,不偏对於物,尽竭顺道,物岂害之?今既有心於物,情意二三,其外物则或欲害之,则有凶祸。假令自能免济,犹有悔及吝也。故云“或害之,悔且吝”也。 将叛者其辞惭,中心疑者其辞枝。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。诬善之人其辞游,失其守者其辞屈。   [疏]正义曰:“将叛者其辞惭”者,此巳下说人情不同,其辞各异。将欲违叛巳者,貌虽相亲,辞不以实,故其辞惭也。“中心疑者其辞枝”者,枝,谓树枝也。中心於事疑惑,则其心不定,其辞分散若闲枝也。“吉人之辞寡”者,以其吉善辞直,故辞寡也。“躁人之辞多”者,以其烦躁,故其辞多也。“诬善之人其辞游”者,游,谓浮游。诬罔善人,其辞虚漫,故言其辞游也。“失其守者其辞屈”者,居不值时,失其所守之志,故其辞屈桡不能申也。凡此辞者,皆论《易经》之中有此六种之辞,谓作《易》之人,述此六人之意,各准望其意而制其辞也。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推荐阅读